曾经同样和题主一样遇到过这个问题,最后我的选择是小米手环+血压仪。
下面是为什么我这么选择的原因。
首先心率检测这个功能,目前市面上的手环和手表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但是也分非运动场景和运动场景;非运动场景的心率检测其实市面上的手表和手环相对都还可以,误差基本在5%左右的样子。
手表/手环检测心率一般就三种原理:
1.光电测量法。这种原理也比较常见,市面上多数产品都是选择这种方式,原来就是手表和皮肤接触的地方会发出一道光(多为绿色,因为血液是红色的,对绿光的吸收率最大,反射后的最终数据相对比较准确),心脏跳动后迸发血液时,流经手腕的血液量增大,对绿光的吸收也就增大,反之亦然。缺点是耗电相对比较多,我用AW基本上心率检测全开,最多续航2-3天。小米手环差不多全开的情况下能续航两周以上。


2.心电信号法。这个方法目前最成熟的产品是apple watch4代以后的产品,但是由于国内审核原因,功能没有完全开放。原理其实是从医学设备上借鉴来的,通过传感器测量心肌收缩的电信号,apple watch通过指尖和接触皮肤的手表内侧形成回路来实现精准测量,即ECG,可以显示实时心电图。

3.震荡测量法。这种原理应用的很少,这种测量原理通俗来讲就是使用传感器监测人体每次心跳引发的轻微震动,然后通过这个震动将心率情况计算出来。
所以目前市面上能够实现同时心率监测和血压测量的产品几乎不存在,有的话相对精准度都不是特别高,心率检测方面,建议普通的手环,比如小米手环,或者预算高的话,可以佩戴apple watch4代以后,就是续航差点。
其次就是测量血压的仪器,目前市面上测血压的智能手环,经测试误差相对来说都比较大。
近日,杭州市消保委联合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对市面上便携式血压监测设备进行实时评测活动。
本次评测,随机取样8款智能手环血压计。其中包括6款销量较高的,带血压监测功能的智能手环, 1款可以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以及1款腕式血压计。

根据不同的测量原理,这些手环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光电法(PPG),手环向皮肤发射一种光电信号,通过传感器采集手腕部位的脉搏波,然后通过特定的计算公式,估算血压数值。使用时,手环只需佩戴在手腕上,即可直接测量血压。
第二类是光电+心电法(PPG+ECG)。就是在光电信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块金属片,用来采集心电信号,综合两种信号,估算血压数值。使用时需要用手指按住表面的金属按钮,才可以正常测量。
第三类是示波法。手环背面有一个微型气囊,通过充气、加压、再放气的过程,自动测量血压,这其实和电子血压计是同一原理,只不过是用在手腕上,而不是手臂上。
本次评测实验在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国付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杭州市消保委全程参与,消费者代表全程见证。
为了尽可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王医师运用医学统计上的“拉丁方设计”法,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法。
总共8位受试者,全部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9岁、32岁、33岁、43岁、62岁、74岁、78岁、80岁。
受试者通过抽签决定1—8的编号,8款手环也由监督人员从A—H随机编号。
受试者取坐位,测量部位为右上肢,上臂与乳头持平。
每人分别佩戴一款手环,测量2次血压,中间间隔1—2分钟。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则进行第3次测量,取结果相近的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然后根据“拉丁方设计”的顺序,交换手环,进行第二轮测量。
以此类推,总共进行8轮,确保每位受试者都分别测量过8款手环。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少的样本量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实验的科学性和随机性,排除一些人为的干扰。
目前医学上测量血压最准确的是有创血压监测。需要将一个带传感器的导管通过穿刺,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可获得被测部位血管的收缩压、舒张压等。
当然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手术室、急诊室里的危重病人,并不适合普通患者平时监测血压。
在无创血压监测的方法中,最传统的是水银血压计,用听筒听取手臂上动脉搏动的声音来判断血压的高低。目前很多医院的门诊,仍然采用这种方法测量血压。
水银血压计测量的准确程度,和周边环境噪音、人耳的听力、看刻度的时机等都有关系,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操作,否则容易存在人工误差。
另一种是电子血压计,也是目前医院里普遍使用的一种测量血压的方法。其原理为示波法间接测量血压,放气或充气的过程中,感知脉搏波信息,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转换和计算得到血压数据。 电子血压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引起的误差,测量结果相对准确、稳定。
实验中,我们采用欧姆龙 HBP-1300医用电子血压计作为比对的标准值,且该血压计经过专业机构检定合格的。
经过计算,8款手环的测量结果与标准血压值的误差情况如下:

评测结果是,从收缩压的情况来看,8款产品中,误差值最小的有6.4 mmHg;最大的误差达到了19.5 mmHg。
舒张压的情况也差不多,最小的误差值也有5.7 mmHg,最大的则达到了12.4 mmHg。
《JJG 692-2010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规定,误差超过4 mmHg判定为检定不合格。
参照此标准,8款产品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相比,均有不小的误差。
无论使用哪种测量原理,以现有的技术,智能手环还无法做到准确测量血压。
医用血压计作为一种医疗器械,我们国家有相关规定,需要定期到专业机构做检定,方可使用。家用血压计,也需要经常校准,才能减小误差。
如果测出的血压和实际不符,很可能影响到高血压病人的用药量,从而影响健康。
而智能手环这种新生事物,由于不属于医疗器械,国家尚未有相关的检测标准,因此测量结果仅供参考,绝不能代替血压计,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医生提醒,自己在家监测血压,建议使用电子血压计。
希望能够帮到题主,还有更多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们。